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6-12-06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南国早报》:广西有望开展小儿活体肝移植
http://wap.gxrb.com.cn/news/article.html?docid=115566
近年来,接连有父母“割肝救子”的事件被报道,很多事件的起因都是一种叫做“胆道闭锁”的疾病。12月3日~4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市儿童医院以及天津华夏器官移植救助基金会,举行广西首届小儿胆道闭锁与小儿活体肝移植研讨会,并开展联合义诊,为这些患儿家庭提供更棒的技术支持。
南宁妈妈成功“割肝救女”
在义诊现场,记者见到了南宁市民韦女士,她的女儿曾患有胆道闭锁。5年前,她“割肝救女”,跟女儿一起上手术台,进行肝移植手术。孩子目前恢复得很好,已经上小学了。很多患儿家长围着她,听她讲求医的经历,希望从中获得力量,支持自己和孩子勇敢面对接下来的难关。
韦女士说,女儿出生后黄疸不退,大便是近乎白色的,当时不懂是怎么回事。后来经亲戚提醒,到医院检查,确诊是胆道闭锁。
女儿100天的时候接受了葛西(Kasai)手术,这是一种疏通胆道的手术。术后3个月复查,结果不乐观。医生告诉她,手术效果不好,孩子已经出现了肝硬化。“当时医生劝我放弃,我不舍得。”韦女士经过多方查找,得知胆道闭锁的孩子还有肝移植这一条路。
最终,母女俩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了手术,医生从韦女士的肝脏上割下约15%移植到她女儿体内。从那以后,乌云消散,雨过天晴。女儿健康长大,如今6岁半,刚上小学,生长发育不比同龄孩子差。韦女士的肝脏也在手术半年后长回了原来的大小,之后还顺利生了二胎,“肝脏的复原能力很强,割那一点对身体几乎没有影响。”她的经历让在场的很多患儿家长受到鼓舞。
及早手术能救回一半患儿
广西医科大一附院小儿外科主任杨体泉教授介绍,胆道闭锁在新生儿当中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很多宝宝出生后会出现新生儿黄疸,大部分会在两周内消退,如果不退,要考虑胆道系统发育异常,其中就包括胆道闭锁。
据了解,每一万个新生儿中,就有一个患有胆道闭锁。该病会导致胆汁滞留在肝脏内,很容易造成肝硬化,最终导致死亡。因此,在孩子被确诊为胆道闭锁的时候,很多家长会听到“放弃”的建议。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信息。按照现在的医疗水平,胆道闭锁是可以救治的。该病一旦确诊,要马上进行葛西手术,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出生后60天内。这是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目的是疏通胆道。经过手术,有约50%的患儿从此可以靠自己的肝脏生活下去。还有一部分病人术后还是会出现肝硬化,就要进一步接受肝脏移植手术。
杨体泉告诉记者,只有不到1/3的胆道闭锁患儿得到了规范化治疗,相当一部分孩子被放弃了,非常可惜。
广西将开展小儿活体肝移植
遗憾的是,目前广西尚无医院能够开展小儿活体肝移植手术。据了解,天津在小儿活体肝移植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小儿移植外科主任高伟介绍,活体肝移植手术的难度本身就很高,儿童的血管、胆管更细,因此难度更大,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小儿肝移植的配型相对简单,亲属捐赠肝脏的15%~20%就够用了,因此,通常是父母“割肝救子”。
尽管难度大,但是儿童手术的存活率比成人高很多,随着经验的积累,目前该院的手术成功率已达98%,孩子术后的生长发育都跟正常孩子一样。
据了解,在费用方面,一例儿童肝移植手术的费用为12~13万元。近年来还有不少慈善机构在帮助这些家庭,例如天津华夏器官移植救助基金、天使妈妈基金等,都有针对胆道闭锁患儿的救助。
此外,患儿在移植手术后需要长期服用的抗排异药物,可以纳入医保报销,家庭负担也在减轻。以南宁韦女士家为例,女儿目前服用的抗排异药物,经医保报销后,每月的自付费用约为60元。
该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在孩子出生之前连诊断都无法做到,更难说预防。目前,全区绝大部分的胆道闭锁患儿都集中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治疗。该院将借助天津专家的力量,尽快开展广西的小儿活体肝移植。
认识胆道闭锁
胆道闭锁在新生儿当中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会导致胆汁滞留在肝脏内,造成肝硬化、门脉高压、肝昏迷而死亡。胆道闭锁的治疗越早越好,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即葛西(Kasai)手术。
孩子在出生后的60天内是做葛西手术的最佳时机。超过60天,效果会差很多,一旦超过180天,就只能等待更为复杂的肝移植手术。
杨体泉提醒,观察宝宝的大便是父母迎接宝宝来临的第一个功课。家长一旦发现宝宝黄疸超过两周持续不退,且粪便呈灰白色的或浅黄色,要警惕胆道闭锁的可能,应该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