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7-03-0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2017年3月3日是第十八个全国爱耳日,本次主题为“防聋治聋,精准服务”。为了响应主题和推进我区听力障碍预防与康复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爱耳、护耳意识,当天,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联合开展两场“爱耳日”义诊活动。区内媒体到场关注报道。
广西电视台新闻频道:【全国爱耳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行两场义诊活动
http://www.nntv.cn/v/xw/xwyb/news/2017-3-3/1488546045682.shtml
中新网1: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举办“爱耳日”主题义诊活动
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2017/0304/10484.html
中新网2:南宁市各大医院、残联康复系统联合开展“爱耳日”义诊活动
http://www.gx.chinanews.com/news/2017/0304/10500.html
人民网1:关注“爱耳日”:广西每年新增1000多名听力残疾患儿
http://gx.people.com.cn/n2/2017/0303/c179430-29800871.html
http://gx.people.com.cn/n2/2017/0303/c179430-29800887.html
当代生活报:防聋治聋 医生教你赶跑“听力小偷”
http://epaper.gxnews.com.cn/ddshb/html/2017-03/04/content_2831353.htm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70304/newgx58ba065e-15993068.shtml
https://mp.weixin.qq.com/s/L9ygfXDFRRoMg8_yHNF7Qg
南宁晚报:广西每年新增1000多名听力残疾患儿,专家提醒——耳聋可隔代遗传 生娃前要测基因
http://www.nnwb.com/html/2017-03/04/content_253547.htm
广西每年新增1000多名听力残疾患儿
防聋治聋 医生教你赶跑“听力小偷”
有家族性耳聋病史者,生育时可做耳聋产前遗传诊断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记者 徐哲 李艺
核心提示
3月3日是全国第十八个爱耳日,当天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市妇幼保健院及南宁多家医院开展了义诊活动。广西优生优育协会儿童耳保健与听觉言语康复分会也组织医院专家开展了义诊活动。
据介绍,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防治耳聋 精准服务”。记者在义诊现场了解到,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约有7000万人患有中度以上听力障碍,很多人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听力正悄悄走失,而自己并不知道。
如何预防听力损失、防聋治聋,当天的义诊上医生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常识,同时医院也开展了多个免费筛查项目,服务市民。
1
听力残疾
广西每年新增千名患儿
很多听力残疾者是又聋又哑,其主要原因是新生儿期没有发现听力障碍,错过了语言发育的最佳时期,导致了又聋又哑。
广西防聋治聋技术专家组组长、医科大一附院耳鼻喉科头颈外科主任唐安洲教授称,根据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广西听力残疾有84.8万人,占总残疾人数的25.13%,位居各类型残疾第一位。在新出生的新生儿中,听力障碍的发生率为1—3‰,按此估算,全国每年会新增3万名、广西每年新增1000多名听力残疾患儿,全广西有1万多名18岁以下重度聋儿需要接受治疗。
与聋儿相对应的,目前老年性聋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老年性聋人群占听力残疾人群约70%,防聋治聋工作刻不容缓。
2
筛查聋儿
耳聋产前遗传诊断有效果
据介绍,影响新生儿听力的因素有很多,遗传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耳聋产前诊断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发生的手段之一。
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副主任田矛称,耳聋产前诊断是利用耳聋基因诊断技术,明确父母所携带的致聋基因以及后代患病风险,在胎儿出生之前,根据不同妊娠期实施相应胎儿组织取材,了解胎儿耳聋基因的情况,从而做出其是否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如果一对夫妇已经生育过耳聋孩子,准备再次怀孕前一定要对已出生的孩子进行分子诊断,明确诊断后再考虑再孕问题。
除此之外,每位宝宝出生72小时左右,护士会对其进行听力筛查(初筛),初筛未通过应在42天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的宝宝,月龄3个月内应转诊至听力诊断中心确诊。确诊是听力障碍的患儿,要及时进行康复治疗。
自治区人民医院儿科甄宏博士称,通过听力筛查的儿童,今后也不能高枕无忧,认为不会耳聋了。实际上,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听力损失,对儿童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因此,2013年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发布《儿童耳及听力保健技术规范》,规定儿童在通过新生儿期听力筛查之后,在健康检查的同时也要进行耳及听力保健,其中6、12、24和36月龄为听力筛查的重点年龄。
3
警惕“小偷”
人的一生都需防听力损失
据广西医科大的陈平教授介绍,不同年龄段的人有不同的防聋治聋要点。对于儿童,要做好免疫接种和各年龄段的听力筛查、诊断和干预;对于青少年,重点在于安全用耳,保护听力;对于老年人,其重点在慢性病防治和通过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借助助听器等辅助早期康复。
陈平教授特别提醒,下面生活中的“听力小偷”要警惕:
入耳式耳机要少戴。每次戴耳机听音乐采取“6-6”原则,即持续时间不超过60分钟,音量不超过最大值的60%;嘈杂环境下戴耳机听音乐,会不自觉地调大音量,要避免这种情况;损害耳朵,选择质量好的降噪耳机。生活中尽量避免或远离强噪声的接触,如鞭炮声、震耳的卡拉OK和迪厅声。
掏耳朵擤鼻涕要注意。不少人喜欢在洗澡后掏耳朵放松心情。陈平认为,市民自己掏耳朵要用干净的东西,未消毒过的挖耳勺或其他不干净的物品掏耳朵,会造成外耳道发炎。
如用棉签掏耳朵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越掏越深——在门诊中经常碰到因为掏耳朵不注意,结果把自己的鼓膜掏破了的病人。
很多人擤鼻涕时,喜欢同时捏住两侧鼻子用力擤,这样会使鼻涕冲浪般“冲进”中耳,使中耳内的器官“溺水”,导致听力损害。听力一旦受损,请立即就医,以免错失最佳治疗时间。
警惕“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仅危害身体健康,也会诱发听力损伤。这是因为“三高”会损害耳朵内的细胞及神经,且耳聋的发病过程缓慢,不易察觉。因此对于“三高”患者,生活中需注意积极治疗,控制“三高”病情;定期前往医院检查血糖、血压及血脂,保持健康饮食及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