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院发布时间:2017-06-12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次
感染HPV等于得了宫颈癌?
宫颈癌并没有那么可怕,这4大认识误区需避免
http://www.nnwb.com/html/2017-05/26/content_270956.htm
宫颈癌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二位。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人乳头瘤病毒(HPV)和宫颈癌密切相关,不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诸多防癌误区。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徐红教授提醒,虽然宫颈癌成为了女性一大杀手,但是宫颈癌并没有那么可怕,若发现得早治愈率非常高。可是不少人对宫颈癌在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增加了防治的难度。
误区一:感染HPV=宫颈癌
正解:健康女性体内免疫力可以清除HPV
宫颈癌的发生和一种叫作人乳头瘤的病毒(HPV)关系密切。研究表明,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是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的必要因素。绝大多数宫颈癌患者的体内都能检测出这种病毒。
那感染了此种病毒是否意味着患上了宫颈癌呢?“并非如此。”徐红教授指出,凡是有性生活的女性都有可能通过性接触而感染HPV病毒。约有80%的女性在其一生中都感染过这类病毒。
因为每个健康女性体内都有一定的免疫力。研究证实,感染HPV后,大多数女性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清除。只有少数女性由于无法消灭进入体内的HPV,造成HPV持续感染,才有可能引起宫颈癌前病变。其中有部分患者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宫颈癌,这一过程约5到10年。
感染HPV后是否会进展为宫颈癌,还与HPV的类型有关。HPV病毒大约有100多种亚型,女性生殖道感染HPV最常见的类型分别是6、11、16、18型,其中HPV6和HPV11型属于低危型,而HPV16和18型则属于高危型,来自世界各国的宫颈癌研究发现,HPV16型和HPV18型在宫颈癌患者中的感染率最高。
误区二:宫颈糜烂会变成癌
正解:宫颈糜烂是生理性,也可是病理性的
“许多女性都存在这样的误解,以为宫颈糜烂会引起宫颈癌,因而对宫颈糜烂感到非常恐惧。”徐红教授表示,这两者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宫颈糜烂曾经是一个困扰了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去做体检,几乎是十有八九会被诊断为宫颈糜烂。有些不良医院用“宫颈糜烂”作为吸引病人来妇科门诊的招牌,让女性查出宫颈糜烂,紧随其后的就是上药、输液,甚至激光等治疗手段,动不动治疗费上千上万,成为典型的过度治疗的手段。
其实,
从医学上来说,女性宫颈管内的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医生在检查时,会发现宫颈局部充血呈现红色,就称其为 “宫颈糜烂”。糜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烂”,它可以是一种生理现象,育龄期女性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宫颈管内柱状上皮外翻,替代宫颈鳞状上皮,呈现出“糜烂”状。而女性在青春发育期前和绝经期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相对低,所以“糜烂”也少见。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2008年,本科生的第7版《妇产科学》教材取消“宫颈糜烂”病名,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生理现象取代。宫颈糜烂,说到底,实际上宫颈糜烂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根本不是病,也无须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宫颈糜烂也可以是一种常见的炎症状态。早期宫颈癌在外观上和宫颈糜烂的表现非常相似,容易混淆。因此,如果在妇科检查中发现宫颈糜烂,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来明确诊断,排除宫颈癌的可能,并正确治疗。
误区三:身体无异常无需妇检
正解:早期发现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从感染HPV病毒,到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一个渐进的自然病程,一般长达5到10年左右。因此,女性只要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完全有可能及时发现疾病的“苗头”,并将其扼杀在萌芽阶段。目前,早期宫颈癌患者经治疗后,其五年生存率可达到85%到90%。
徐红教授建议,育龄期女性务必不能忽视每年进行妇科检查,包括巴氏涂片或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等宫颈细胞学检查,是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重要方法。
在早期发现宫颈癌的过程中,宫颈抹片检查(又称为巴氏检验)是非常有效的,它能在癌症出现前检测出宫颈是否存在异常细胞。女性自21岁开始,应每三年进行一次巴氏检验。
在30岁~65岁之间,如果巴氏检验和HPV检验同时进行的话,时间间隔可以延长到每五年进行一次。但是,那些高风险女性应经常检验,所以最好向咨询医生以确定检验周期。如果忽视检验,会提高罹患宫颈癌的风险。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已经接种过HPV疫苗的人,也不能放弃巴氏检验,因为HPV疫苗不能防止所有类型的宫颈癌。
误区四:接种疫苗后等于终生免疫
正解:能预防部分HPV病毒,仍需定期筛查
对于不少人认为接种了宫颈癌等于穿了防弹衣,肆无忌惮了。对此,徐红教授提醒,有的病毒在感染一次后会终身免疫,比如麻疹,但很可惜,宫颈癌不是。
目前,两种引发宫颈癌高危HPV的预防疫苗已被广泛使用,分别是Cervarix和Gardasil疫苗。这两种疫苗都需要在六个月内接种三次。
研究表明,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防止两种主要引发慢性感染的HPV,有70%的宫颈癌都是由这两种HPV造成的。此外,Gardasil疫苗还可以防止引起生殖器疣的另外两种HPV。
疫苗仅用于预防而不是治疗HPV感染。最有效的接种时间是在进入性活跃期之前,美国疾控中心(CDC)建议女孩、男孩都在11岁或者12岁的时候进行首次接种。
但是导致宫颈癌的HPV还有其他亚型,不在预防范围内。因此,即使接种HPV疫苗,也应该按照正规的宫颈癌筛查策略。徐红教授建议,接种过疫苗后,不仅需要定期做宫颈癌筛查,日常生活预防还需继续使用安全套,能更多地减少宫颈癌。
知多D:
宫颈癌有何症状?
宫颈部位细胞首次出现异常时候,通常没有任何预警症兆。随着肿瘤的发育,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不寻常的阴道分泌物
2、非生理周期时阴道出血
3、绝经后出血
4、性交时出血或者疼痛
哪些是宫颈癌的易发人群?
1.持续感染高危类型的HPV病毒者,即HPV病毒检测发现HPV16、HPV18呈阳性者;
2.性行为因素不良者,包括开始性生活的年龄过早、多个性伴侣、性卫生不良等都会使患宫颈癌的发病危险增加;
3.早婚早育、多产多孕的女性;
4.性病患者,无论男方或女方患有生殖道湿疣、梅毒、淋病等都会增加女方患宫颈癌的几率;
5.免疫功能低下、吸烟、营养不良者。
本版采写 叶宇莉 通讯员 蓝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