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新华网报道我院精准发力健康扶贫马山县青龙村成果

来源:何梦莹 曾雨珊发布时间:2020-09-2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人民网:马山县:精准发力健康扶贫治“病根”拔“穷根” 


   人民网南宁9月23日电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准发力健康扶贫马山县里当乡青龙村贫困户,为他们做好医疗服务,争取助力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预防群众因病返贫。

   据介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依托院内良好的医疗资源,打出“接上来+沉下去+走出去”组合拳,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采取了多种医疗救助活动及产业帮扶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贫困患者“接上来”。该院安排专车,把贫困户接到医院来,进行免费诊治,专家们为村民一对一查体、复诊、提供健康咨询,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真正杜绝村民因病返贫。

   医疗活动“沉下去”,结合当地疾病谱的高发病、疑难病和当地医疗机构需求,该院通过专家坐诊、学术讲座、手术示范等多种传帮带形式,实施精准帮扶,帮助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意识规范化。同时,多次举办联合义诊活动,让当地老百姓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种养学习“走出去”。2019年以来,该院扶贫工作队组织村干、种养能手8批次共计四十多人外出学习种养技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真正激发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源头培养特色产业人才,为青龙村产业脱贫打好技术基础。目前,青龙村全村已成立4个专业合作社,“鸡、猪、羊+牛”的“3+1”特色产业覆盖率已达89.5%,惠及更多群众。

   同时,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着力打造扶贫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多方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员工到扶贫直营店消费。以购代捐,结合扶贫需要和职工需求,认购农特产品作为医院工会慰问品,助推脱贫攻坚。2020年上半年,该院工会采购马山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达4716626元,医院食堂采购消费农产品275989元。

   经过不断的努力,该院对口青龙村的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脱贫红利稳步释放。2020年,全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38%,春季学期享受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共13人,落实上半年产业奖补126户80.7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4人聘上了公益岗位,已易地搬迁户50户209人,已拆旧复垦13户,危旧房拆除18户。同时,医院争取到扶贫财政资金192.98万元,用以加强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显示,青龙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39%,到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清零”。(何梦莹、曾雨珊)



链接:http://gx.people.com.cn/n2/2020/0923/c229260-34312524.html


新华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者仁心助力扶贫攻坚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紧紧围绕“八有一超”和“十一有一低于”标准,强班子、建产业、促增收,帮扶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青龙村贫困户。

   高度重视,配齐人马,确保组织管理到位

  医院党委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医院党建年度计划和总结,安排专人分管扶贫工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贫工作安排,加强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

  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带队到马山县里当瑶族乡青龙村开展一帮一联入户走访调研活动,分组入户走访慰问,召开三方见面会,研究调整工作思路和帮扶措施,切实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医院实施党组织与第一书记所驻贫困村结对帮扶制度,切实把单位智能优势、资源优势用到脱贫攻坚上;推行第一书记定期汇报制度,强化扶贫工作跟踪管理,保障扶贫攻坚工作落在实处;对驻村干部在岗情况定期督查,对驻村工作成效采取实地核验、不定期抽查。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兵强马壮是关键。医院配足扶贫干部,从最初的4名增加到8名。加强对扶贫干部的人文关怀,为驻村第一书记、帮扶干部均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免费健康体检;定期慰问驻村第一书记家属。

  党建引领,压实责任,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履职尽责

  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推进扶贫攻坚工作,让党员在扶贫中大显身手。医院制定《“党建+健康扶贫”实施方案》,要求全院各党支部立足专业特点和百姓需求,每年至少到对口的贫困地区开展1-2次健康扶贫活动。

  各党支部结合支部特点、科室资源和百姓需求,打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厂、进医院的“五进”模式,通过入户走访、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义诊进行健康指导、免费健康体检、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服务群众,助力脱贫攻坚。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党建+健康扶贫”服务活动已覆盖医院内党支部35个。

  此外,医院创新党建交流模式,组织成立青龙村扶贫攻坚党员突击队,鼓励院内党支部与驻村党支部进行帮扶共建,加强学习交流,有效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的履职能力。

  在今年的“疫情大考”面前,更显基层干部和党员担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时,基层党员干部和医院驻村工作队“逆行”冲往青龙村防疫最前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将新冠肺炎防护知识宣传到户到人,做到“五个不漏,十个严格”,全力守护村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多措并举,盘活资源,健康扶贫、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医院紧紧围绕医疗健康精准扶贫开展工作,以“紧密型医联体”为主抓手,与马山县人民医院建成紧密型医联体,在医院管理、人力资源、医疗技术、学科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马山县人民医院进行深度整合,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医疗资源下沉,把健康扶贫要求落在实处。

  医院与马山县人民医院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关系,根据马山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遴选17名高级专家到马山分院工作,并制定相关制度、手册,细化、量化驻点专家工作任务及工作目标,提升医联体工作成效;不定期开展巡回医疗和巡讲授课,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切实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诊疗服务能力;建立双方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信息管理平台,优化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推动双向转诊,逐步形成一个有序的双向转诊网络。

  依托院内良好的医疗资源,医院打出“接上来+沉下去+走出去”组合拳,将“精准医疗”与“精准扶贫”有效结合,采取了多种医疗救助活动及产业帮扶措施,全面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贫困患者“接上来”。安排专车,把贫困户接到医院来,进行免费诊治,专家们为村民一对一查体、复诊、提供健康咨询,制定具体治疗方案,真正杜绝村民因病返贫。

  医疗活动“沉下去”。结合当地疾病谱的高发病、疑难病和当地医疗机构需求,通过专家坐诊、学术讲座、手术示范等多种传帮带形式,实施精准帮扶,帮助提升当地医务人员的临床能力和诊疗意识规范化。同时,多次举办联合义诊活动,让当地老百姓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卫生服务。

  种养学习“走出去”。2019年以来,医院扶贫工作队组织村干部、种养能手8批次共计四十多人外出学习种养技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真正激发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从源头培养特色产业人才,为青龙村产业脱贫打好技术基础。目前,青龙村已成立4个专业合作社,“鸡、猪、羊+牛”的“3+1”特色产业覆盖率已达89.5%,惠及更多群众。其中马山县百龙滩镇安乐养殖专业合作社和马山县里当乡佳新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小有规模,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凸显。

  同时,医院着力打造扶贫产销一体化流通链条,多方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员工到扶贫直营店消费。以购代捐,结合扶贫需要和职工需求,认购农特产品作为医院工会慰问品,助推脱贫攻坚。2020年上半年工会采购马山贫困地区农产品金额达4716626元,医院食堂采购消费农产品275989元。

  夯实基础,让所有贫困户共享产业 “红利”

  2019年以来,医院持续做好结对帮扶基础工作,提升扶贫攻坚的软硬件环境,奠定防止返贫的基础。

  驻村工作队认真进行摸底排查工作,开展“一户一册一卡”填写培训、发放以及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信息录入维护工作。对于特困群体保持重视关注,切实落实低保、“雨露计划”“两免一补”等惠民政策帮补到位。积极主动联系社会爱心企业和公益组织到村进行献爱心活动,筹措资金支持村委建设,改善村委工作环境。

  经过不断努力,医院对口青龙村的精准扶贫成效显著,脱贫红利稳步释放。2020年,全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38%,春季学期享受“雨露计划”补助资金共13人,落实上半年产业奖补126户80.7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4人聘上了公益岗位,已易地搬迁50户209人,已拆旧复垦13户,危旧房拆除18户。医院争取到扶贫财政资金192.98万元,用以加强扶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如今,建设修复了道路防护栏4条,建成大型人饮工程1处,增加屯级宣传栏15个。

  一步一个脚印,功夫不负有心人。青龙村的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底的39%,到2020年的全部清零,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村民生活得到实实在在的改善,脱贫致富渠道不断扩展。接下来,广西医科大第一附属医院将继续立足单位自身特点,强队伍、实调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提升扶贫精准度,切实巩固脱贫成果。(何梦莹 曾雨珊)

链接:
http://www.gx.xinhuanet.com/2020-09/23/c_1126531784.ht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