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日报报道我院副院长李浪利用互联网医院在线开诊 拯救2000多位心血管疾病患者

来源:发布时间:2021-03-29编辑:校对:审核:点击:

分享到:
广西云:特殊专家凌晨在线开诊 “空中护心”2200多颗获患者一致五星好评

   “胸闷胸痛,最近发作比较频繁且疼痛加重。”凌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浪教授的企业微信上,收到了一条新的病症咨询消息,他快速回问道:“怎么个痛法?通常是什么情况下发作、会持续多久?平时生活作息健康规律吗?”几分钟后,李浪收到了回复。他眉头一皱,根据自己的经验看,这位患者很可能患有冠心病,更遭的是,这位患者第二天即将到去外地出差。

   “像这种病情十分不稳定的患者,很可能发生急性心梗,要是在出差过程中发生又不能及时就医,后果不堪设想。”在李浪的建议和帮助下,这位患者马上取消了出差计划,第二天到医院做了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一条主要血管出现90%的狭窄。多亏及时的治疗介入,从凌晨的在线咨询,到完成手术出院,这位患者只花了一周,比起传统线下门诊预约及入院的流程,耗时大大缩短。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风险意识的缺乏和就医的耽误,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及时的干预非常重要。”每天睡前,李浪会尽量回复完当天收到的所有患者咨询,根据他的手机显示,目前已经有2200多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微信找到了他,利用自己碎片化的时间,平均每天可以在线问诊30-40个患者,李浪也收获了来自患者的大量“五星好评”,成为了一位“网红专家”。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李浪擅长复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但同时又身为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这让李浪日常基本被医院管理工作和疑难复杂手术占满,无法安排线下门诊。院内像李浪一样,平时工作繁忙、门诊号源少甚至无暇线下坐诊的特殊专家有几百位。如何让更多患者能够获得这些专家的帮助,成为了医院的一个重要任务。

   去年的疫情改变了人们的就医方式,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也在疫情期间迅速推出了在线问诊服务,为患者和医生打开了一扇交流的窗口,并在随后进一步通过腾讯健康服务平台,建设起了完整的互联网医院,整合了诊疗全流程的各种场景,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

   自2020年2月7日在线问诊功能上线以来,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把全院4000多位医务人员都搬上了网为患者服务。目前,930多位医生、药师、护士都已经在腾讯健康上开通了在线问诊,其中有582名高级职称的专家。他们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以图文交流的形式在线问诊,向各学科病种的患者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其中不乏来自广西区内边远城市甚至区外的专病患者。

   以往受限于地域,外地患者到院就医往返成本高、到现场挂号难,2020年来,国家连续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五个一”服务行动的通知》等多项政策,推动互联网诊疗等“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发展。以在线问诊为代表的多种互联网医疗服务,为辗转百里仍一号难求的患者家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

   “有的患者住在比较边远的县乡,来一趟医院非常不容易。在线问诊,可以直接解决术后、慢病等病情稳定的患者在持续给药方面的需求,患者不必为此大老远多跑一趟医院。对于患有多个系统疾病的老年人群来说,在线问诊也能够了解到患者目前最主要的问题,从而帮助患者确定首诊应该最先看什么科。“李浪介绍道,”现在同级医院已经推进实现检查的互认,在线问诊能够帮助患者,针对病症推进检查的补充和完善,起到预问诊的作用,让后续的治疗变得更高效,这样患者少跑点路,病也能治好。”

   通过在线问诊,患者可以手机上传检验检查报告图片给医生查阅、解读,不用为此反复挂号跑医院,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可以更快速直接地为患者安排挂号预约、住院、手术,以及连续性的病程管理,从而减少挂错号、重复挂号,节省下来号源留给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医院,让真正复杂病症的患者能去到线下面诊,让不必多跑一趟的患者在线上满足需求,让需要去线下的患者能一次最大限度解决问题。”随着数字化医疗的快速发展建设,解决患者看病的“三长一短”难题,未来也将有更多的可能。

链接:http://resource.cloudgx.cn//files/gxapp/News/202103/26/690897.html?isshare=1&_t=161672684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