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会议宣传组发布时间:2025-09-17编辑:曾雨珊校对:朱瑞璇审核:蓝飞燕点击: 次
9月16日,“健康丝绸之路”建设暨第五届中国—东盟卫生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召开,论坛的主题是“数智健康,共享发展”。
论坛开幕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沈洪兵,缅甸卫生部部长岱楷温,自治区副主席眭国华,柬埔寨卫生部国务秘书奥婉丁,印度尼西亚卫生部部长政治及全球卫生高级顾问博南扎·塔希图,东帝汶卫生部副部长若泽·多斯·雷斯·马格诺,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副秘书长米敦,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主持工作)何炤华,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司长杨志光,泰国卫生部副常务秘书蓬萨东·波克彭迪,老挝卫生部传染病控制司副司长拉查米·冯坎萨奥,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梁磊,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杜振宗,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马丁·泰勒,广西医科大学校长曾志羽等中外嘉宾共同启用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
该中心落户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复立项的国际医疗卫生合作重大建设项目,是广西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举措,也是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重点建设项目。
启用仪式后,出席主论坛的中外嘉宾到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现场参观,走访远程医学中心、特需国际医疗中心、复合手术室、院史馆等,通过现场观摩和聆听讲解,详细了解中心在跨境医疗服务中的功能定位和作用。
在位于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江北大道73号的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5楼学术厅,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看了主论坛的启用仪式直播,随后举行了现场启动仪式,宣告中心正式运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柬埔寨驻南宁领事馆陈速成领事,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卢德成,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林石火、自治区财政厅二级巡视员罗长石、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杨栋、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副局长杨积军,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二级巡视员庞进、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黄祥远,以及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处长张士军、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局办主任吴华章、南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唐驰出席现场启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浪主持活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李浪主持活动。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郑宝石致辞,他说,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不仅是广西深化与东盟国家卫生健康合作、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医疗中心”的重要载体,更是我院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落实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卫生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为支撑广西医科大学建设“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上合”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大学提供有力支撑。项目从蓝图变为现实,每一步都凝聚着各级领导的深切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殷切期望,倾注着广大建设者的智慧与汗水,承载着我院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执着坚守与卓越追求。展望未来,我院将充分发挥该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诚挚期待与各方携手同心,共同谱写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合作的崭新篇章,为推进“健康广西”“健康中国”战略,提升区域卫生水平,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柬埔寨驻南宁总领事馆陈速成领事致辞。他表示,多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持续拓展多领域务实合作,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人文交流不断深化,医疗卫生合作始终是我们合作中最具温度、最富人文关怀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愿与中方一道,积极推动联合研究、专业培训和高水平国际会议等务实合作,深化医疗技术协作、加强人才联合培养、共同应对疑难重症、探索智慧医疗创新,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互通共享,协同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共同筑牢人民健康防线,为实现区域互利共赢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广西医科大学副校长卢德成致辞,他说,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的建成启用,不仅是广西医科大学与东盟国家有关方面务实推进卫生健康合作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更为深化拓展专业合作提供了新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借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地利,顺应东博会常办常新的天时,借势中国与东盟人员交往、人文交流更加密切的人和,与东盟国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服务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不断走深走实。面向未来,将继续发挥广西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锚定“加快建设立足广西、面向东盟、服务‘上合’的国内一流、国际著名医科大学”的发展新定位,团结带领各附属医院共同建强用好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将其打造成为跨境医疗合作与人才培养的新标杆。
当天下午,中心还举办了院士学术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廖万清、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圣彩莅临指导,分别作《真菌感染——新时期的挑战与策略》《葡萄糖感知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专题讲座。论坛的举办,旨在汇聚顶尖智慧、激发创新火花、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国—东盟区域医疗合作、提升医院临床与科研水平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挑战提供了科学支撑与合作契机。
▲嘉宾参观特需国际医疗中心。
▲嘉宾参观远程医学中心。
▲嘉宾参观复合手术室。
扩容升级
织就医疗保健服务网
郑宝石介绍,医院精心布局、整合资源,在一栋楼内实现从急救、检查化验、治疗、康复、保健的一站式医疗服务,有效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提升良好就医体验。
病床新增838张,扩容30%,有效缓解住院患者的“等床位”痛点。新增床位均衡分布在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心胸外科、CCU和CSICU等学科。手术室翻倍扩容,并特别组建复合手术室,可覆盖多学科疑难危重症的救治需求,让优势医疗资源充分发挥作用。放射、超声、药学、检验检查设备和人员“顶配入场”,专设血液供应与消毒供应作为硬支撑,为国内国际患者的诊疗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国际诊疗和特需诊疗服务也是该中心的一大特色。广西与东盟各国疾病谱相似,开展医疗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医院有丰富的涉外医疗保健经验,以优秀的多学科团队为支撑,摸索出完善、成熟的全程健康管理模式,可有效推动国际化医疗合作与交流,为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国家提供良好示范。近年来,已有超2300例国外患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到医院就诊、康复、并长期随访,涉及多个专科病种,其中不乏地中海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危重症者。医院在此过程中逐步打通了跨境医疗的各个环节,帮助国际患者解除就医障碍。
本周,老年医学科的消化、内分泌代谢、神经、呼吸等学科已经陆续搬迁进驻中心内17—20层病区;2名越南籍重型地贫患儿成为首批国际诊疗患者,入住22楼特需国际医疗中心病区。新大楼的扩容升级,有效助力医院优质医疗资源服务于更广大人民健康。
集结资源
畅通跨境急危重症救治生命线
郑宝石说,作为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载体,中心聚焦中国—东盟跨境急危重症救治,重点集结了多学科疑难重症诊治资源,拓展重症救治区域,有力保障了疑难病症优质医疗资源的高效运转。
复合手术室可实现“三位一体”的诊疗整合,体现多学科诊疗理念,将介入治疗、外科手术与影像诊断三大功能无缝融合在同一个空间。这意味着以前需要在多个科室辗转完成的一些复杂治疗,在这里可以一站式完成,可大幅降低救治时间,有效提高治疗效率、降低手术风险,为生命抢救赢得先机。同时,该中心新配置的航空救援平台,使医院能够充分发挥优质医疗资源优势,有效推动国际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再提升。
早在2016年,中越首条跨境医疗救助通道“1369生命直通车”就已启用,受益于这个通道,得到及时抢救、治疗转移出入境危难患者已超680例。近年以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动融入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和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建设,不断完善和提升东兴分院的心脑血管急救平台和提高急性胸痛救治水平,并以此为支点,协调跨境多部门力量开辟了“河内—广宁—芒街—东兴—南宁”跨境转运救治通道。
这个航空救援平台正是“1369生命直通车”新增的空中“站点”,可大幅提升救治效率,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同时,还能有效衔接起空中和地面的危急重症救治纵贯线,并串联起医院胸痛、创伤、卒中、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及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共同辐射周边,有效提升区域协同应急响应和危重症救治能力。
数智赋能
拓展智慧医疗协作辐射圈
为中国—东盟开展跨境医疗服务与合作而建设的线上生态平台——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也落户中心内,该平台持续迭代,利用信息技术和AI赋能建立起更流畅、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跨境医疗协作体系。自平台运行3年来,已服务跨境病例超500例,东盟患者逐年递增。
传统的跨境就医需要依靠中介协调交通往来、咨询医生、预约挂号、办理转运等繁琐步骤,往往耗时数周。而该平台集成在线咨询、智能翻译(包括东盟10国语言)、预约挂号、国际转运等功能于一体,可实现“线上+线下”一站式跨境服务。对于危重症患者,还可通过平台提供“门到门”转运服务,例如对于越南患者,已设置有东兴口岸、芒街等急救转运站点。
除了为境外患者提供便捷的跨境诊疗服务,这个智慧平台还可以拓展至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示教、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等功能,全方位支撑跨境医疗协作再升级。
此外,智慧医疗不止高端平台,也有身边关怀。医院自有知识产权的泌尿外科AI医生以及“臻善·AI数字医生模型”,通过医疗大语言模型实现7×24小时多疾病领域覆盖。他们还拥有多语言系统,方面各国患者沟通交流,切实提升就医便捷性及医疗服务体验。
聚才育英
夯实高层次医学人才培育港
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牵头单位之一,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医院合作联盟。截至2025年6月,联盟成员共有中外成员单位221家,其中中方成员192家,外方成员29家,在联盟框架下成立了地中海贫血防治、肝胆胰专科、急诊急救等3个中国—东盟专科合作联盟。同时,医院已与32家东盟国家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开展了战略合作,累计培训东盟国家医务人员超1500人。
随着中国—东盟医疗保健合作中心(广西)的正式启用,为国际医学人才的交流和来往提供扁平化的现实+虚拟新空间。以该中心为核心节点,可有效联动院内住培技能培训中心、临床能力模拟教学中心、护理技能中心、医学模拟中心湿性实验室四大功能区域充分发挥作用。
在这里,医院近年来打造的各个跨境医疗协作平台可以共享资源、融会贯通,有力推动国际和特需医疗、远程医疗、医疗保健、健康管理、医学人才培训、学科建设、医学科创等合作与服务提质增效。
中心将立足广西、面向全国,服务上合,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提升广西高层次、高质量医疗保健水平,有力拉动区域协同应急响应和危重症救治能力建设,为东盟国家提供远程医疗交流的智慧平台,形成国内外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核心基地,成为共建共享“健康丝路”重要支点,助力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与国际健康合作纵深推进。